3月27日下午,由常州大学图书馆、教务处、团委联合主办,读书协会、有光文学社、太雷青年学习社共同承办的常开卷•大有益:“思创”读书沙龙开营仪式在西太湖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隆重举行。常州大学图书馆、常州大学学报编辑部、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、音乐与影视学院、史良法学院、周有光文学院等部门领导、老师以及30余个读书小组成员共160余人齐聚一堂,共启本次阅读文化盛宴。活动由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孙艳红主持。
活动现场
图书馆党总支书记、馆长侯新兵首先阐释了“思创”读书沙龙的核心理念——通过“思接千载”的深度阅读与“创领未来”的锐气实践,搭建经典与现实的对话桥梁,期待每位参与者都能成为思想的摆渡者,让文字从纸面跃入心海,让思考从独语化为交响。侯新兵强调,沙龙将通过经典共读、思辨对谈、创新实践等形式,推动阅读从“知识输入”转向“思维升级”,逐步构建“阅读—思考—创新”的立体化育人生态。
周有光文学院汉语234班魏子默同学分享了经典阅读对思想的深层塑造。他回顾导师通过贾平凹的《天狗》点燃其学术热忱的经历,讲述了领读《包法利夫人》和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时的感悟:经典就像棱镜,每个角度都能折射出不同的思想光谱。知识或许会随着时间遗忘,但阅读赋予的精神却在生长重构,激励读者突破自我。
常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夏纪森以“结构化阅读”为主题,勉励同学们以多维视角切入文本,提取文章的核心概念,解析逻辑脉络并揭示文本深层肌理,通过持续性过程反思完成认知闭环。该方法强调打破学科界限、捕捉矛盾张力、实现跨界迁移,不仅提升阅读效能,还能拓展思维,为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注入双重动能。
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潘道广围绕“AI时代如何深度阅读”,向大家分享了读书方法与内容选择策略,提出面对海量信息冲击,既要善用AI工具辅助提炼核心概念、解析知识脉络,也要坚持主动思考与批判性阅读。他强调读书不仅是吸收内容,更要聚焦经典文本,结合现实问题展开思辨,将知识转化为创新动能。
活动现场
本届常开卷·大有益:“思创”读书沙龙活动于3月12启幕,在延续领读人机制与线上线下共读模式的基础上,首次提出“跨学科思辨创新”理念。通过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领读人招募,向全校师生开放自愿报名通道,开展领读人风采展示等系列活动,吸引了300多名师生积极参与,组建起30余个读书小组,吸纳了学术造诣深厚的资深教授与青年教师加入领读人阵容,形成跨代际知识共享模式。该模式既保证了阅读的专业深度,又注入了新鲜的学术视角,成为本届“思创”读书沙龙的创新亮点。未来,“思创”读书沙龙将通过“导赏+思辨+共创分享”模式深化“读-思-创”育人链,让同学们在经典浸润中启迪智慧,在思维碰撞中突破创新边界,实现知行合一的成长跃迁。
现场合照
开营仪式后,读书小组根据事先安排,分别奔赴潘序伦书苑、图书馆研讨室,学院实验室和会议室等开启小组共读之旅。
分组研讨
分组研讨